2007年6月3日

實體企業宣告虛擬大戰

實體企業宣告虛擬大戰
作者:洪懿妍


出處:天下雜誌 第227期 2000/04/01 出刊

不僅資訊科技浪潮尖端的電子業,其他較保守的傳統產業,也捲進虛擬大戰中。出版業的新學友、零售業的統一超商、金融界的世華銀行,他們如何藉科技增強自己的競爭力、開拓新市場?


 台灣的企業界,不論是走在資訊科技浪潮尖端的電子業,還是較保守傳統的其他產業,都已染上電子商務熱。去年底,在一場由企業管理顧問公司主辦的電子商務研討會中,討論熱絡,一位企業老闆揮著手,急切地說:「現在大家都知道要飛到天上去,問題是怎麼飛上去?」
 在網路熱潮中,資訊電子業之外的其他產業,目前瞄準的方向,大多是利用網路來強化原來在市場上的地位,並藉機開拓新商機。在蓄勢待發的B to C(企業對消費者)市場,他們期待能搶攻下一片江山。
 自年初以來,台灣企業便動作頻頻。統一超商與獨家供應全省統一超商CD、卡帶的音樂地球村公司合作,聯手推出網路下單、超商付款取貨的CD銷售服務;新學友書店由二十七歲的少東廖培宏領軍,成立「搜主意」網路複合書店;經營兩年的金石堂網路書店,將於年中獨立成公司;而銀行界老店世華銀行,在金融交易的清算機制上默默耕耘,準備搶奪未來電子商務金流的龐大商機。
 儘管有人形容,網路是一個不連續時代的開始,任何事都得重頭開始。不過,對實體企業而言,善用現有資源及優勢,擬定清楚的網路策略,反而可以在數位時代中,擁有更深厚的競爭力。

品牌優勢

 政治大學商學院院長吳思華指出,實體企業進軍網路的最大優勢就是品牌。「面對顧客,聲譽很重要,既有品牌的價值很高,」吳思華說。
 原本將網路書店放在元?硌穈T網站(Acermall)上的金石堂,預計年中把網路書店獨立成公司,其中一個考量,就是品牌的效益。「金石堂放在元?硌怴A品牌的優勢發揮不出來,」金石堂副總經理陳斌解釋。
 品牌資產很難取代,也連帶影響企業進入電子商務的時點選擇。市場早進入者,往往可以利用時間上的先機,取得建立品牌的優勢。
 三月底,聯合報宣布推出求職網站,為目前最大的求職網站「一○四人力銀行」,帶來不小衝擊。同時,這也是實體企業與純網路企業在網路領導品牌上的爭奪戰。
 吳思華分析,現在消費者對聯合報還有一定的信任程度,如果再晚個一年,「一○四人力銀行」的領導品牌確立,聯合報就沒什麼機會了。「愈是B to C(企業對消費者)的電子商務,愈需要趁競爭對手品牌還沒起來時,趕快做。大型企業,資源夠,可以早點進網路,」吳思華說。

不放棄實體通路

 此外,實體企業挾著過去與上下游夥伴的密切關係,也比純網路企業更容易得到廠商的支援。
 以金石堂為例,目前全省擁有八十六家連鎖書店、網路書店每月營收已破百萬,在接受網路訂單後,常要向出版商訂購單本的書,因為有實體通路的銷售成績,出版社多半願意配合。「如果只有單一網路書店,出版社可能不願幫你送,」金石堂副總經理陳斌說。
 同樣地,為了維持與供應商的關係,剛宣布與統一超商合作電子商務的音樂地球村總經理林進福也堅持,絕不放棄實體通路。「台灣的網路購物市場還未成熟,沒有通路的業績,要唱片公司支持你做電子商務是不可能的,」林進福直言。
 顯然,網路世界雖然迷人,企業仍要以務實的眼光看這個市場。勤業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顏漏有提醒,進電子商務不是一定要把實體通路廢掉,「兩者其實可以並存,」顏漏有說。

規模、速度的競爭

 除了品牌及廠商關係外,實體企業的另一項資產,就是擁有產業知識(domain knowledge)及規模。除了對產品及消費者的熟識度高之外,過去累積的龐大資料庫,也可以在網路上發揮極大效益。
 以音樂地球村來說,過去經營唱片行的經驗,累積了十萬張專輯的資料,等於消費者在網站上有十萬種商品可供選擇。
 另一種豐富的資料庫資產則是顧客資料庫。以世華銀行為例,存款戶高達三七○萬戶(證券活儲戶一八○萬戶),加上互相往來的保險公司、投信公司及直銷公司,讓世華銀行在推出網路下單、轉帳等服務時,立即擁有龐大的潛力顧客群。「網路時代不論怎麼發展,還是需要實體的實力,」世華銀行總經理汪國華說。
 普訊創投董事長柯文昌點出,本身有實體事業的公司,進入網路事業後,反而更有機會成功。「未來的競爭是看誰能最快達到一個規模,實體企業比網路公司更有實力,」柯文昌說。

認清企業目標

 把握先天的優勢,實體企業在進軍BtoC市場時,還必須有策略性思考,擬定正確的網路策略。
 目前正在協助國內幾家實體企業,規劃電子商務策略的勤業管理顧問公司,針對不同營運模式(business model)的企業,提出了四種「策略目標」(見表一)。企業可以分別從業務內容(包括商品、流程及運作本質),以及運作方式(實體、虛擬)兩個面向,判斷企業的策略目標,繼而決定網路策略。
 以進入市場多年的網路書店博客來為例,它所販賣的是傳統商品||書,但它的企業營運方式,完全透過網路,因此,他是屬於「Biz.com」(原生網路企業),策略目標是要掌控新興市場。這類企業研擬策略的關鍵指標,則為「投資報酬率」,也就是追求較高的投資報酬率。
 再以入門網站雅虎(Yahoo!)或東森、和信等寬頻網路業者為例,他們提供的服務內容,都是過去沒有的數位時代新產物,屬於「Breakthrough. com」(突破型網路企業),企業營運策略的目的,便是要創造新市場。
 此外,「Breakthrough.com」的目的不在短期內獲利,強調的是未來性,因此,企業思考策略的關鍵指標為「股價」。股價愈高,表示愈被看好。
 至於「Status-Quo」(本體企業)類型的公司,他的商品、服務內容,並沒有太大改變,而是強調透過高科技的應用,創造低成本的新通路,強化競爭力,以維持企業在原市場上的地位。最明顯的例子是推出無人銀行、網路下單、轉帳等服務的實體銀行。
 對於「Status-Quo」的企業而言,他們是在原有的市場上競爭,進入電子商務是為了在新時代中繼續生存,最大關鍵還是要獲利。台灣多數企業其實屬於這一種,不轉變,連生存都很難。
 另一種「E-Innovation」(數位產品創新企業)型的公司,則是實體企業推出創新的數位產品和服務,目的不僅是在市場上求生存,更希望先競爭對手一步,強化他在市場上的地位。
 以唱片行起家,目前全力經營下載網路音樂MP3的飛行音樂站,就是屬於這種企業,企業思考策略的關鍵指標為「營收」。

與聯盟夥伴互補

 企業不同的營運模式,有不同的策略目標,目標訂定之後,才能有明確的行動計劃與步驟。
 勤業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顏漏有指出,企業在進入電子商務之前,可以依據不同的策略目標,有個方向性思考。至於要如何達到這個目標,則因產業、公司而異,沒有固定模式可循。「網路還是一個不確定的市場,不可能有確定的答案,企業可以先做,再調整,」顏漏有建議。
 當然,如果企業希望縮短進入市場的時間,或想以最少的成本,發揮最大效益,策略聯盟是最適當的方式。
 二月中,福客多便利超商和大同集團合作,將電子雜貨店(e-Grocer)網站,放在大同的好鄰居生活館(Home Link)網站內。主導福客多電子商務的副總經理詹景超解釋,大同有科技能力,福客多隸屬的泰山集團有物流配送能力,「雙方合作有很強的互補功能,」他說。
 至於零售業龍頭統一超商,目前則將重點放在電子商務末端的物流和金流上。利用全省兩千三百個點的優勢,讓顧客到店取貨及付款,本身並不上網銷售商品。 

獨立網路公司

 政大企管系教授司徒達賢分析,虛擬企業和實體企業一樣需要物流,統一超商利用這項優勢進入電子商務,機會比誰都大。「誰家附近沒有統一超商?他只要靠這個環節(物流)就夠了,其他部份讓別人來做,」司徒達賢說。
 發展電子商務,雖然實體企業有優勢,卻也有包袱,第一個要突破的,就是傳統企業的思考模式。
 勤業管理顧問公司協理曾鼎指出,如果企業進入電子商務後,營運模式有很大的改變,那麼整個企業的文化、架構、思考,甚至吸引資金、人才的方式都會不一樣。
 為了順利融入新興產業的文化,曾鼎建議,這類型的企業最好能將電子商務獨立成另一家公司。「原有公司的人可能不太懂,做轉型又太慢,獨立出來,可以有更多創意,」曾鼎說。
 另一方面,企業必須有心理準備,網路企業獨立之後,營運內容如果沒有改變太多,難免和母體企業在市場上產生衝突、競爭。不過,這種競爭其實多屬良性競爭。
 金石堂副總經理陳斌表示,當初計劃將網路書店獨立成公司,為的就是擺脫經營上的包袱,各自在市場上競爭。「自負盈虧,在業務上會有較快的成長,因為自己要生存,」陳斌分析。
 另一個淡化彼此競爭的做法,是採取市場區隔。因此,音樂地球村在網路主打非流行音樂,金石堂則希望上網開拓海外華人市場,和實體通路做區隔。

被自己打敗,或被別人打敗

 吳思華強調,如果企業認為做的事是對的,就不應該顧慮太多,「你可以決定,究竟要被自己打敗,還是被別人打敗。因為你不做,別人會做,」他說。
 思考方向正確,掌握進入電子商務的幾個關鍵性因素,面對網路,實體企業的確不需太過焦慮。
 事實上,和實體企業相較,網路事業可能在企業文化、產品、服務內容及行銷通路等方面有所不同,但就企業本質而言,其實還是一樣。因此,評估一項網路事業值不值得投入,標準也和傳統企業差不多。
 吳思華提出三個評估網路事業的步驟:第一,這個新事業為社會帶來什麼新價值;第二,這些價值值多少錢;第三,這些價值多久才能實現。他強調,雖然現在企業可以接受網路事業幾年內不賺錢的觀念,但獲利的基本原則不能放棄。「就算這個價值要多年後才看得到,還是要講清楚,為什麼多年以後就會有價值,」吳思華說。
 行動之前,問自己幾個簡單的問題,實體企業發展電子商務,成功不會遙不可及。■

新學友
「搜主義」力搏網路書店

 剛滿四十歲的新學友,眼見國內網路書店大多慘澹經營,最近依然按捺不住地成立網路書店投身一搏,它的動機和經營利基令人好奇。
 單看它將這家網路書店命名為「搜主義」,就不禁令人略帶戲謔地想問,到底誰想出這個「餿主意」?
 領軍這家老文化體系的新網路事業者,正是出版界聞人廖蘇西姿的次子廖培宏。
 六十二年次,廖培宏又是一個不滿三十歲的網路新貴,並且挾著企業家第二代的優勢,正待大張旗鼓地為家業打出一片新天地。
 年輕人的幹勁,首先展現在速度。
 去年十月才回國,廖培宏在短短三個月內,就讓搜主義網路複合書店趕在二月十四日的情人節上線。適逢新學友連續主辦三年的台北國際書展,藉著展場中盛大的文宣造勢和川流不息的人潮,這個網路書店新兵順利打響第一砲。
 談起這個有些自嘲意味的命名,廖培宏自己也忍不住笑。他得意地指出,只要好記,都是好名字。

用網路刺激本業改造
 
 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更年輕,他在公開場合的應對談吐,卻顯出十足的大將之風,和平日截然不同。
 「搜主義」成立記者會上,他毫不忌諱地對著台下一群叔伯輩的新學友高階幹部表示:「未來我們極可能會搶走(實體)書店的生意,不過也希望因此,讓新學友開始轉變。」
 他認為,網路書店能提供的服務及優惠價格,實體書店難以比擬。對已有六十一家門市的新學友來說,內部競爭將促使本身的實體書店,更追求賣場空間質感的提升,及加強人員訓練以提高與顧客互動的品質。
 在他看來,靠著內部良性競爭,比起與外部競爭者短兵交接,更能刺激本業改造。
 除了內部競爭,他又如何藉著網路書店,回饋新學友整個事業體?
 亞馬遜(Amazon.com)累積了大量資料庫,使得每個顧客都能得到量身訂做的服務及相關資訊,早為人津津樂道。而新學友要做的,是進一步利用網路書店累積的讀者購買及瀏覽紀錄,形成選書、進書的依據,在以往單憑人員經驗選書之外,更多了一份形同長期市調的資訊庫。
 另外,則是除單純將網路作為另一個銷售管道外,更要藉此朝向電子書及電子出版的事業邁進。
 廖培宏樂觀地指出,一旦這個目標實現,新學友的出版品項將可跨出教科書市場,開拓更多元的出版品。
 老字號要在網路上打響新品牌
 新學友的眼光遠大,但國內網路書店競爭激烈,它不但並非首家網路書店,甚至比實體連鎖書店龍頭金石堂上網賣書,也落後近兩年。廖蘇西姿和廖培宏母子,究竟要憑藉什麼來為老店打贏網路世紀第一仗?
 實體書店的品牌和通路優勢,是新學友賴以對抗虛擬網路書店的利器。
 預定年底前將實體門市擴張到百家以上,新學友要讓讀者在實體書店中因空間有限而找不到的書,能透過網路訂購。若擔心寄送速度或線上交易安全,新學友也正準備將物流中心獨立成新公司,藉由門市提供「到點取貨」的服務。
 此外,「搜主義」不只如國內一般網路書店只著重中文書,更要發揮新學友原本在選書、編書方面的強項,提供外文書的中文引介資源。
 金石堂副總經理陳斌承認,外文書不是金石堂網路書店的發展重點,甚至書以外的商品,並非本身擅長,因此也不打算如新學友多方拓展。
 但他也認為,網路書店要賣的,的確是讀者在實體門市中找不到的書。但對新學友計劃中的「到點取貨」,目前門市家數領先二十五家的金石堂,更有執行實力。
 針對國內網路書店熱潮,安達信顧問公司台灣總裁何嘉順指出,每家網路書店都想做台灣的亞馬遜,但須切記,「容易翻版的商業模式,也必定容易出錯」。
 面對實體與虛擬之爭,他認為實體業者創造營業利潤,而虛擬業者則靠著織夢讓股價上升,兩者目前都是贏家。但面對不同顧客,單一銷售管道難以兼顧,卻也是不爭的事實。 ■ (鄭志豪)

統一超商
網路零售穩穩賺

 二月十八日,擁有通路、物流、金流、宅配及網路等各種機制,被認為進軍電子商務最具勝算的統一超商,終於出招。
 統一超商與音樂地球村公司合作,推出網路下單、到店取貨付款的CD銷售服務。消費者在網路上訂購CD,再選擇到離家最近的門市取貨。
 相較於台灣多數企業大動作發展電子商務的熱切,統一超商的腳步走得有點慢。甚至,去年九月就宣布進軍電子商務,半年後卻只推出銷售CD的服務,還被媒體評為保守、無新意。
 不過,細細觀察統一超商的策略會發現,他走的其實是穩賺不賠的路線,發展電子商務的風險幾近於零。
 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表示,統一超商目前只從物流和金流等末端去發展電子商務,這種做法雖然保守,卻最務實。不管什麼行業,都得思考如何善用電子商務的效益。「在網路上賣東西的人前期會賠錢,要撐得下去才行。但我們讓消費者來取貨、付款,沒有風險,」徐重仁說。
 儘管投資網路事業初期有高額虧損,已被視為正常現象,不過,從統一超商的角度看來,顯然企業獲利還是基本前提。

走一條穩賺不賠的路

 政大企管系教授司徒達賢表示,統一超商發展電子商務末端的做法,事實上是正確的策略。司徒達賢在二二六期《天下雜誌》的專欄中指出:「在產業價值鏈中,產品設計、製造、運送、服務、品牌,再加上狹義的電子商務,在這其中,成本、附加價值與利益的歸屬,究竟誰會分到更多,值得仔細分析。」
 對統一超商而言,在網路零售的價值鏈中,提供物流與金流服務,至少會佔有一定利潤,而且,不用經過一般企業發展電子商務時的前段痛苦投資期。「我們擁有的超商網絡,就已經算是先期投資了,」徐重仁說。
 不過,雖然動作保守,統一超商內部對電子商務的規劃,卻不像外表看見的那麼緩慢。
 由統一超商資訊部門獨立成公司的統一資訊,目前正積極研發電子地圖系統,未來和轉投資的宅急便公司結合後,又成為進入BtoC(企業對消費者)電子商務配送服務的一大武器。
 另一方面,統一超商也從與廠商的合作過程中,開始了解網路消費者行為,以為進一步的電子商務事業做準備。音樂地球村總經理林進福指出,統一超商會要求音樂地球村將網路下單的消費者資料回檔,進而分析消費者行為。「這麼做真的很聰明,」林進福說。
 此外,目前統一集團也正計劃與美國顧問公司合組「EBI」(E-Business International),成立電子商務的專業顧問公司。統一集團內部推行BtoB(企業對企業)、BtoC(企業對消費者)電子商務的全部經驗,都可以拿來運用。「做電子商務的公司都可能賠錢,只有他的顧問公司不會,」徐重仁點明。
 當多數企業為了電子商務而慌了手腳的同時,統一超商看清自己的目標和利基,務實地踏出前往e世紀的每一步,讓他成了最大的贏家。 ■(洪懿妍)

沒有留言: